無良專家為假冒偽劣技術推波助瀾 |
編輯:杭州開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無良專家為假冒偽劣技術推波助瀾 |
寶勝股份總裁唐崇健先生在其博文“有感于《規范》之不規范”中,揭示了當前產品《規范》制定或修訂工作中存在一些令人震驚的問題。其中,特別指出:“有些專家利用自己的話語權,憑借所謂的權威,坐在會議室內,亂彈琴,甚至胡作非為,為假冒偽劣的技術進行推波助瀾”。
人們心里一般都有一個“專家情結”,總認為專家的“金玉良言”和“金點子”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,是“點石成金”的神奇能人。尤其是那些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專家,應當是行業技術進步的“鑒定人”和“掌門人”。 但是,一旦專家身染銅臭而心懷不軌,全然沒有了嚴謹的作風和科學的精神,為假技術、假創新保駕護航,則所謂的企業技術進步和《規范》制定與修訂,將陷入魚龍混雜的局面,其禍害不亞于無良企業制造假冒偽劣產品。在“專家混戰”的今天,那些無良“磚家”的虛偽面目一旦被良知揭穿,他們必將身敗名裂,走上不歸之路。(南方電纜網魯陽) 附:有感于《規范》之不規范(作者:唐崇?。? 最近,我參加了一個了國家標準《規范》的小范圍座談會,這個新《規范》是對原《規范》進行例行修訂,因原《規范》已經使用了很多年。新《規范》的前言明確要求所選用的產品應具有相應的國家標準。而很多沒有國家標準的產品,或尚存在很大爭議的產品躍然《規范》之中,為什么這些產品能夠列入其中?有一位專家可謂是一語道破天機:現在的《規范》就是一個利益平衡,并且大家不得罪,不否定原有的,也不排斥存在的。聽后,我不禁愕然,屬于國家法律法規的《規范》能這樣沒有一定的嚴肅性嗎?存在的難道就一定合理嗎?既然存在的都合理還要規范干什么?還要我們這些起草《規范》的專家干什么?還有什么權威、責任可言? 有些專家利用自己的話語權,憑借所謂的權威,坐在會議室內,亂彈琴,甚至胡作非為,為假冒偽劣的技術進行推波助瀾。據說,一些專家還要為這些假冒偽劣產品建專業檢驗室,這樣,通過他們檢驗的產品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滿足《規范》的要求。一旦假冒偽劣的技術或產品被《規范》選用,《規范》就給這些產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。受害的是必將是消費者,特別是涉及到民生安全的《規范》無疑將會給社會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。 這樣的無良專家無處不在,滲透于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。他們道貌岸然,暗地里卻進行著權(權威)錢交易,他們在制造商忽悠、經銷商公關以及設計人員利益面前,面目全非,身上已經全然沒有了嚴謹的作風和科學的精神,為假技術、假創新保駕護航。 我們國家很多的行業自說一套,自成體系,話語權壟斷在少部分所謂的專家手里,可以說是亂象叢生,給真正擁有技術實力、投入巨資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設置高門檻、帶來巨大的隱形成本,例如,一個新產品要經過高投入的檢驗或認證,否則,無法進入被選用。 相反,專家已經成了新技術的代言人,技術公關不如公關專家,看透了其中的奧妙,扛著“假創新”大旗的企業,于是能夠大行其道,賺取大把利潤,活得很是滋潤。 建設創新型社會,決不能成為一句空泛的口號,如何去偽存真,保護真正的創新,是擺在政府面前的課題。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思考:誰來規范那些制定《規范》的專家?規范《規范》的《規范》又在哪里? |
上一條:中海油被指擅自更改管道線路 或是漏氣原因 | 下一條:PLC技術的三大發展趨勢分析 |